找到相关内容1126篇,用时26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佛旨趣(下)

    而言;至于“净心第一”和“利他为上”,前者是声闻解脱的要件,后者是大乘菩萨的志向。这已透彻地把“法印”以及大乘特质通通点到了。虽然简要,但已非常周延地勾勒了“佛法大意”。  注释:  1.印顺导师著《...学佛旨趣(下)  单元:学佛旨趣  ◎妙云集导读(十八)79年11月19日下午2:00~3:50、8:10~9:00   主讲:昭慧法师 纪录:慈滢法师、悟光法师、永佳法师   整理: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774740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不生不灭的含义,先得说明生灭。生灭是有为法的特征,在法印中有‘诸行无常’印,是说有为法都是无常变化的。经论中有四相说:生住异灭。从无到有曰生,生而相续曰住,新陈代谢曰异,离散...不寻求外物,冷静面对自我,观照烦恼的生灭。 而学佛则不然,要认识人生的现状,勇于面对它,如对死,六念法门中,就有念死;无常,佛教中列为法印,要我们时时观照它;空无自性,这是有为法真实相,佛教中有空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3375739.html
  • 造菩萨的人格 做生活的大丈夫

    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本相的彻底认识。例如,四圣谛,法印讲众生系于爱欲、流浪生死、苦空无常,讲诸法因缘和合、幻生幻灭、无有自性,讲万法唯心、心为解脱之水等等,这些认识都是非常究竟的。 就善而言,般若智慧能驱除邪见、树立正念、照破无明烦恼等诸结使的障蔽,从而使我们保持业清净,过一种解脱自在的生活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,之所以经常作恶多端、烦恼重重,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。人类的战争从根本上来看来源于人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776616.html
  • 本教文化

    后四处宣讲“四圣谛”、“八正道”、“十二因缘”、“法印”、“十善法”、“十八界”等佛教基本知识。本教势力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,不断以本教文化的正统性和特殊性为武器,抵制佛教文化的强力渗入。静命大师...  本教文化   作者:庄春辉    佛教与基督教、伊期兰教并称为世界大宗教,也是产生最早的世界宗教。佛教约在公元七世纪从南亚次大陆和中原腹地传入雪域藏地后,在封建农奴社会的土壤上落地生根,...

    庄春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3079495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殷重心、虔诚心,恭敬听闻如来甚深无上正法。《十地经论》卷一说:   如渴思冷水,如饥思美食,如病思良药,如众蜂依蜜,我等亦如是,愿闻甘露法。[31]   不过闻法者应该遵佛教导,依“法印”、大乘...依圣教量为依据,依真比量作抉择,从“生死的形成,生死的类别,了脱生死的方法” 方面作一些相应的探讨,不足之处,诚请方家批评指正。   一、生死之形成   众生既然定有生死,生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--星云大师

    法印修——我们要想求成佛道,必须遵循佛陀的教诲,谛观法印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盘寂静”的教理,了解诸法的空幻,对于一切万有现象,心中不起丝毫贪恋畏惧之念,止灭一切尘沙般的烦恼,不执不取、能所俱...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--星云大师 一.涅盘的种类和意义 二.涅盘之后安住在那里 .涅盘的体验与求证 四.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说? 涅盘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,一个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05480665.html
  • 刘述先:在举世视域下的宗教对话

    。   释教又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说,它源出印度,影响力包围整个东亚。 释迦思想寻衅了婆罗门教正统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的信仰,而发挥“法印”(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)、“四圣谛”(苦、集、灭、道...克服空间间隔的阻遏之前,走的是分途生长的蹊径,就哲学宗教而言形成了西方、印度、中国大精神传统。西方挟其船坚炮利,在近代以后成为了宰制性的文明而取得了先导的职位地方。到了二十世纪,履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及...

    刘述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781609.html
  • 敦煌佛教典籍

    识)、十二因缘(构成众生生死流转的十二个因素或环节,即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)法印项根本佛法,即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)等。   公元前 321 年孔雀...的教育,成年以后逐渐表现出非婆罗门的思想。据说他 29 岁出家修行,寻求解脱之道。起初释迦牟尼师从数论派修习禅定,即静坐思惟,专注一境(禅为禅那的略称,意为静虑,指寂静端坐,思惟审虑;定,又译为摩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082819.html
  •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

    以及对于“诸行无常”、“诸法无我”、“涅槃寂静”法印的阐述,配之于三十七道品修行之路,引导众生挣脱贪欲、无知等烦恼的束缚,步入心态平和、心理健康的“寂静”。   中观论典则以高屋建瓴、力透纸背的...心理的基础性调整。而作为世界大宗教之一的佛教,在此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。因此,在研究解决生态困境时,决不能忽视、甚至于无视心态对于生态的重要影响力。佛教有句明言:“心净则土净”,系“随其心净则佛土净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284629.html
  • 禅坐的重要与方法(2)

    借着个人的体验,我们得以深入“无常”、“苦”和“无我”的观照。这“法印”的观照,除非人们自己努力体会,否则是无法明了的。这些美好的宇眼,或许你们会觉得有些熟悉,但是,只有借着内在直接的认知,才能够真正...   禅坐的重要与方法(2)   观照你的感受   有种类型的感受:乐受、不苦不乐受、苦受。如果心灵观照出有苦受浮现,就可以如此分析:“啊!这是被称为痛苦的苦受。我不喜欢这种感受,我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587243.html